这时候,僧侣已经不再生气,反而生起了爱才之心:“这么聪明的小孩子,留在穷乡僻壤里实在是太可惜了。要是出家的话,有可能会成为了不得的善知识呢。” 于是僧人对千菊丸说:“你非常聪明。我想见见你的父母,拜托他们一件事情。你能带我去你家里吗?” 当时,千菊丸的父亲已经过世了。僧侣在村头一间破旧的房舍里,拜访了千菊丸的母亲。 僧侣恳切地拜托说:“我是比叡山天台宗的修行人。今天偶然见到您的孩子,他实在是太聪明了,让我非常震惊。这样说可能有些失礼,但是这么有才的孩子埋没在如此荒僻的乡下,实在是太可惜了。无论如何,希望您能把这孩子交给我带走。如果他出家的话,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僧侣的。” 结果,千菊丸拜那位僧侣的师父——良源为师,在九岁那年登上了天台宗的比叡山。 自从九岁成为天台宗的僧侣出家以来,源信在静寂的佛教圣地比叡山一心不乱地钻研天台宗的教义学问。 本来就才智卓越的源信,在比叡山如鱼得水。他在良师的指引下,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持续修学,学问上的进益令人惊叹。 很快地,他就在集结了全国优秀人才的比叡山展露头角,而到他十五岁的时候,作为比叡山三千僧舍中的杰出僧侣,源信的大名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。 这时候,村上天皇派出使者,传达了天皇的请求:“希望邀请学识出众的僧侣到内廷讲说《称赞净土经*》的教义”。 当时的佛教是在国家权力的优待与保护下发展起来的,所以能否让天皇满意直接关系到比叡山的兴衰。 因此,需要极为慎重地挑选派去给村上天皇讲法的人选。经过全山重要人物的集体商议,最终中选的是源信。 源信对此殊荣极为感激,他带着全山的期待觐见了村上天皇,并落落大方地在百官群臣面前,为村上天皇讲说了《称赞净土经》的教义。 年轻的源信才学渊博、辩才卓越,令村上天皇极为佩服。 讲法结束后,天皇询问道:“你看起来很年轻,你现在几岁呢?”听到回答说十五岁,天皇更是惊叹不已。 作为褒奖,天皇赏赐了七重袈裟、金银装饰的香炉盒等众多物品,并赐予了源信作为僧侣的极高荣誉——“僧都”的地位。 一跃成为僧都,博得了名满天下的名声,源信欢喜无比,洋洋得意。
*称赞净土经……《阿弥陀经》的异译本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