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宗七高僧里的第五位是中国的善导大师,他出生在中国的山东省。当时是公元六一三年,距今大约一千三百多年前,在中国是隋朝,在日本正是圣德太子作为推古天皇的摄政活跃于政坛的时候。 当时,隋朝政治腐败,内乱不断。善导大师就是在这样动荡不安、战乱四起的社会中成长的。 公元六一八年,隋朝灭亡,唐朝建立,长期的战火终于平息。但是,国内一片荒芜,因战争房屋被烧毁的民众流落街头。这种混乱的景象,让年幼的大师向往和平的世界,和母亲一起在寺院中看到的极乐净土的图画,更是坚定了他的信念。 不久,善导大师就出家为僧,师从三论经的学者明胜法师学习、钻研《法华经》、《维摩经》等经典。 在善导大师的传记中,记载了他当时修行的艰苦:“三十余年,无别寝处”。就是说,大师在三十多年间从未铺开被褥睡觉、休息。他总是学习经典直到深夜,累了就伏在桌子上休息。 传记里还记载说,“未尝举目视女人”。就是说,为了避免产生淫心,大师不曾注视任何女性。 然而,越是依照严格的戒律,按照《法华经》的教导致力于自力修善,善导大师的苦恼就越深。 他的苦恼就是,能否做到真正的善。 欲望、愤怒等烦恼,越是压抑就越是如怒涛般汹涌而出。即使是从外表看来谨言慎行地刻苦修行,所修之善也必然会被污染,混入杂毒。布施物品的时候,因为有“给予”的意识,所以没有办法停止想要对方感激和回报的心。而越是专心致志地修行,就越是涌出“没有人比我修行更刻苦”的慢心。 “啊,我所做的善全都被猛毒所污染。迄今为止,我就像是想要拼命扑灭燃烧到头发上的火星一样,认认真真地,从早到晚全身心都投入到作善之中,然而所做的却全都是杂毒之善。都是没有真实之心的虚假不实之行。这样的善不管做多少,都不可能解决生死一大事。把圣者做为对象的《法华经》的教义,终究还是救不了像自己这样的人。” 善导大师陷入了绝望的深渊。他想,“听说佛的教义深广无涯。如果这样的话,即使是像我这样恶性全难止的罪恶生死凡夫,以释尊的大慈悲,也会在什么地方讲说过这样的人的得救之路吧。”于是,他以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的心情,在藏经阁足不出户,将一切经一卷一卷地反复研读。 (待续)
|